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工信裝備研究院副總監安婷婷:《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趨勢與品牌評價研究》
2025年5月29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大數據應用分會、北京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2025汽車大數據應用產業大會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大數據應用分會成立大會”在北京亦莊隆重召開。大會以“數智驅動 擎啟新章”為主題,聚焦汽車大數據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中的核心作用。
大會專題報告環節,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工信裝備研究院副總監、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與促進中心執行副秘書長安婷婷以《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趨勢與品牌評價研究》為題,介紹了新能源汽車品牌集群成立以來進行的包括標準制定、體系搭建等工作,并期待聯合各方力量,共同搭建國際化評價平臺,制定引領全球話語權的標準與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工信裝備研究院副總監、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與促進中心執行副秘書長安婷婷
以下為演講回顧: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趨勢與品牌評價研究》。新能源汽車品牌是一個很宏觀的概念,究竟包含了哪些內容,新能源汽車領域該如何從品牌評價領域去進行評價?早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品牌集群成立時,到現在有大概三年時間,我們一直在沉淀,包括一些標準制定、體系搭建、評價指標設定以及模型建立等。對比國際上的一些評價機構,中國現階段還缺少一個以第三方權威機構牽頭進行評價的單位,所以我們是從中國視角去對我們的優勢新能源汽車品牌去進行評價。5月23、24日我們在重慶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與促進中心,正式成立了NGO法人實體非營利組織,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與促進。
提到優勢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國特色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集群具有哪些標志,如何塑造具有真正全球競爭力和持久生命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不光是一個企業的問題,站在國家角度,不僅關乎國家產業升級命脈,乃至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未來,接下來我將圍繞今天的主題從兩個方面給大家進行闡述,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品牌趨勢
新能源汽車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總結了四個“變”:
1.市場在變,講的是全球化競爭的態勢,我們原來是講全球化競爭,現在包括德國、日本、韓國大家都在做自己的機制保護,現階段我們的很多企業也在做一些區域化或者本地化深耕,包括在當地進行銷售途徑的深耕。
2.競爭焦點在變,從初期的電動化普及快速躍遷至智能化、網聯化深度融合的電智化角逐。過去的電動化和現在的電智化,中國占有很大優勢。過去從品牌角度提到競爭,可能講的是新能源汽車整車,現階段中國的優勢是逐漸壯大的供應鏈體系,所以我們在后續的品牌評價里也提到了包括智能化、網聯化的一些要素,加入到重點評價范圍里,所以競爭焦點不僅僅局限在整車,還有相關的配套體系。
3.用戶期待在變,大家都知道,因為近幾年技術的新鮮感,更可靠的品質帶來的安心感,包括現階段車輛可能出現的問題,不僅要滿足用戶所需要的服務,更需要追求安全和情感價值的共鳴,包括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對標的用戶都是有目標客戶的,他的用戶是特定群體,所以在情感價值提供過程中也是不一樣的。
4.品牌定義在變,傳統的品牌認知正在被賦予科技、可持續和用戶體驗等全新的價值維度,這是一個綜合維度的評價。
接下來,我從五個要素給大家簡單說一下:
1.銷量為本,市場競爭有序。我們做評價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市場競爭力體現在哪里,是不是以銷量為本?銷量肯定是基礎,但銷售的目的是企業為了獲利,對于以品牌價值輸出來說,整體是為人民創造價值。營銷帶來流量,品質留住用戶;銷量決定生存,品牌決定發展。長期發展既要有引人注目的銷量,也要培育受人尊敬的品牌。
2.創新為先。主要是從新能源汽車品牌配套相關的供應鏈角度加強“電智化”的提升。
3.質量為基,鑄就信任之本。縱觀全球工業史,偉大的汽車品牌無一例外都有卓越的品質和可靠性,當下品牌遭遇的信任危機往往來源于專業性、可靠性和品牌長期的忽視,我們要打破廉價的標簽和舊的觀念,實現從性價比到原價比再到質價比的躍升,必須以全球視野下頂級質量為根基,這是我們做車的根本。
4.服務為上,創造極致體驗。市場反應能力是可以縮短品牌建設周期的,這個考驗車企的反饋能力。市場現在搜集到的相關數據,每個車企都有自己的服務網,他們搜集到相應的數據,包括相應的反饋,市場反饋給出來的結果決定了品牌建設周期的結果。包括現在以用戶為核心,升級用戶體驗,汽車賦予的情感價值也需要車企學會講自己的品牌故事。
5.價值為魂,定義未來使命。品牌長久的生命力最終來源于其倡導的價值觀和文化使命,一些百年車企,包括德系、日系這一類,百年歷史的車企做的文化這部分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ESG方面,也是全球共識的態度。新能源汽車肩負著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天然使命,樹立有時代感、責任感和全球品牌愿景是贏得我們整體品牌的社會尊重和構建無形資產的關鍵。
二、評價研究
說了這么多品牌趨勢,重點要說的是我們到底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研究,我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從四部分給大家闡述一下。第一部分,搭建國際化評價平臺,這是我們已經在做,而且已經在搭建的過程中。第二個是標準引領全球的話語權,這個我們在逐步完善。第三個是構建五要素的評價模型,我們前期與發起單位、合作單位已經做了大量的沉淀工作。第四個是開展一系列的品牌研究。我大概從以下四個點進行闡述。
1.搭建國際化評價平臺
2022年9月份,我們是工信部裝備中心和市場監管局下面的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品牌集群,也是在辛部長的見證下成立的,目的是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2024年5月份在莫干山成立了國際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心并授牌,2025年5月份,剛剛落地了一個實體組織。提到新能源汽車品牌集群,是一個虛體組織,集群作為指導單位,指導在重慶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促進中心的工作。促進中心作為執行單位去執行集群整體的戰略目標。我們整體的目標是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車品牌建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科學公正、國際化的品牌評價體系。
為這個重點工作我們做了以下構思,我簡單介紹一下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與促進中心,這個組織上周舉辦了一個成立儀式,由工信裝備研究院也就是我所在的單位,還有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國家品牌網、中汽信科、中國汽研、招商車研,還有重慶的兩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與促進中心。其實大家從這個架構上來看的話是沒有車企的,有檢測機構,包括港口保稅區貿易服務,其實我們開始設立初衷是為推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做好基礎,打造第三方公平公正性。所以發起單位都是聯合第三方機構成立的。
我們現在主要做了幾個工作:品牌研究、品牌評價、品牌促進、國際合作、人才培養和公益服務,分幾個目標,主要是六個核心。專業化、國際化、引領性、開放性、公正性和公益性,這個是我們成立的背景。
2.標準引領全球話語權
中國沒有一個第三方權威機構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聯合幾家單位共同發起一個機構,構想能夠以標準的形式引領全球話語權。怎么引領?成立集群初期,品牌建設促進會有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秘書國是在中國,也就是中國去決定主席權的話語權,首先這個TC在我們自己手里,第二現在做的這個標準,是根據(ISO20671)這么一個標準,品牌評價、技術與原則已經發布了品牌評價,新能源汽車的團體標準,我們近期會開展國際團體標準制定工作。
所以從體系搭建上來說我們沿用ISO體系,從工作立標的標準來說已經做了品牌評價新能源汽車團體標準,這個是在去年發布的。基于團體標準現在制定了《世界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指數實施細則》,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重點工作。
前期品牌評價新能源汽車團體標準其實已經經歷了大量工作,包括我們和幾十家車企專家、上百次會議,一對一或者多對多的形式研討,去年5月10日正式發布,大部分車企和相關機構都有參與。
3.構建五要素評價模型
在TC 289指導下,基于ISO20671品牌評價標準,制定了一個品牌強度評價體系,我們現在主要是以客觀數據為主導,已經初步有一個結果性的東西,可獲得真實性、權威性、客觀性、公正性,堅持規范、系統、科學、應用。我們做標準不是為了做而做,而是真正應用到領域當中,為車企提供后續品牌在哪個方面提升,以至于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整體品牌的提升。
這個是28-2024品牌評價新能源汽車的團體標準,主要是考慮到從有形、質量、服務、創新、無形五個方面去評價的,每一個有細分,細分包括5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和37個三級指標,這個是現在品牌評價新能源汽車的團體標準,為什么和發起單位這幾家聯合做事情,品牌評價不僅僅是品牌的宏觀概念,我是要落到實處,有形要素里包含了市場表現、財務、資源投入;質量要素方面,包括質量承諾、質量管理、質量水平;創新要素方面包含創新管理、創新成效;服務要素方面包含服務體系、服務結果;無形要素是品牌文化、品牌影響和品牌管理。
4.系統研究,繪制新能源汽車品牌建設美好藍圖
基于我們的品牌評價內容,第一個就是《世界新能源汽車品牌指數》,現在實施細則已經出來了,上周也是召集了12家車企,一起開了一個會議,包括我們的專家,成立的有執行專家委,我們的理事會、秘書處和相關企業,共同探討從世界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這個方向,去給我們提出一些意見,因為我們要做這件事情必須要得到市場認可,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第二部分是即將要做的《區域品牌評價 新能源汽車》,現在在啟動當中。第三個是《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報告(2025)》,上周已經啟動了。這三項工作,重點是第一項,已經初步形成大概的方向結果,后續還需要大家磨合打磨,把相關結果呈現出來。
做汽車品牌這件事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雖然我們聯合多家第三方機構牽頭發起單位,但還需要在座的車企、行業專家一起鼎力支持,打造中國有話語權的權威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從中國的角度進行品牌評價,把中國的優勢體現出來。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競爭,是科技、質量、溫度和價值深度的全面較量,接下來歡迎各位專家、領導能夠對新能源汽車品牌評價與促進中心,包括剛才提到的一些指數工作上面,能夠給予指導和支持。
感謝今天的主辦方,謝謝大家!
- 大家都在看
-
1
數智驅動?博引未來 第三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博士生學術論壇在同濟大學成功舉辦
-
2
關于開設2025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科創展區的通知
-
3
日產汽車公司執行委員會成員、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馬智欣一行到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
4
關于召開非晶電機關鍵技術及團體標準研討會的通知
-
5
關懷暖人心 薪火永相傳!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黨總支探望老黨員并轉交“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
6
2025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無人系統安全員培訓在福州大學召開
-
7
關于舉辦2025國際汽車數字化與智能制造大會的通知
-
8
2025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能量計說明書與安裝指引V1.0
-
9
CSAE行知學院7月19日青年學術前沿論壇日程發布:鋰離子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
10
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汽車芯片自主創新與產業發展專題論壇召開